close

清晨,睡眼惺忪的加爾各答臉上仍殘存一抹薄霧,三三兩兩的旅客正等著城市清醒,一旁的機組人員與公車司機慢慢步向機場旁的小餐館,眼前平靜的景色卻只是加爾各答輕薄的假象,一離開機場就被輕易戳破。即使搭乘這城市中最高級的機場巴士,一路上也不曾停止用喇叭招呼他人;從學步小娃到殘燭老人,無一不時常用口水「滋潤」這土地,不知這是因應空際汙濁所特化的習性,還是動物的本能引起占地盤的衝動!?街道有如垃圾場、城市就是露天廁所,猶如人間修羅場,在這裡生存就是挑戰。

當你找不到垃圾桶,眼前卻遍地垃圾時,你會怎麼做?加爾各答,印度第三大城,充滿了人文歷史氣息,諷刺地是隨處可見垃圾,但這還不是在路上行走的最大挑戰,即使閃過了垃圾,還要注意遍地的「黃金」,除了留下巨大排泄物的印度聖牛外,流浪狗也是嚴重的問題,烏鴉與鴿子更是氾濫;避免踩到地雷後,還要注意市民沿路的記號,路上的咳痰聲搭配著汽機車的喇叭聲,成為了另類的交響樂。這些都只是這個城市日常生活的前菜,騙子與失調的時間觀念才是盛大的主餐。能在這城市內生活,已經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安全平安的度過就是一種勝利。

IMG_3395-2.jpg   

(畫面中央人行道上的矮牆,你沒看錯,就是公廁!那個人正在上廁所...)

要了解印度的生活,公車是絕不能錯過的旅程,公車堪稱是這城市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不僅班次密集、路線廣泛,票價也非常低廉,雖然對公車的路線資訊完全無從得知,但這裡的公車隨叫即停、隨時上下車,只要確定能用正確的「印式英文」向車掌小弟表達目的地,就能得知正確的車輛。由於公車的便捷與便宜,當地人多以公車代步,造成了每輛公車都如沙丁魚般的擁擠,這時候你就會忘卻這部公車如古董的事實,一心只希望到目的地下車。

公車  

絕不能錯過的跨城市交通工具是火車。印度火車以誤點馳名,我所預定搭往菩提迦耶的夜車,就因重新排程延誤了14個小時。除了誤點以外,印度火車站標示與結構之混亂,完全超出了我能理解的範圍,為了更改那延誤14小時的火車,我花了3個小時在車站內問遍了所有人,才找到了正確的買票位置(一般車票與冷氣車票分開售票),在問路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了「不懂裝懂」的情況,A印度人隨意指一個方向,B印度人又說了另一個方向,加上印式英文的折磨,我實在很慶幸當天晚上能搭上火車。

火車站  

(火車站禁止拍照)

實際上加爾各答擁有全印度最古老的地鐵系統,從英國殖民時代所建立的地鐵系統幾乎成為了我最愛、最放心的移動方式,在地鐵系統裡可以讓你暫時忘記你位處印度,在這裡沒有隨地垃圾、排泄物、痰與擾人的喇叭聲,雖然人潮依舊擁擠,也有近百年前的開窗車廂,但僅要510盧比(約台幣35元)的車費,就可以沿線走遍加爾各答的主要景點,成為了這城市另類的綠洲。

加爾各答、Kolkata,據說意思為「Kali女神的城市」,雖說印度全境有上千間Kali女神廟,但這裡有一間最古老、最大的一間,每天早上都會有血腥的殺羊獻祭,每天下午會提供給信眾免費的素餐,充分展現了Kali女神好戰與保護極端特色。在這古老的廟宇,所有的入口都有安檢門與警衛,廟內充滿了小販與各種騙徒,親切的問你哪裡來,並說他是廟方人員可以帶你導覽,最終要求你捐錢;也有跟你說可以幫你免費保管鞋子,之後就說可以帶你進廟裡,不用排隊,「只要」200盧比,但是實際上只是還沒到開放時間,並不是在排隊。在這充滿了信徒與騙徒的廟宇,臉上充滿笑容的卻是心存惡念之人、誠心前來祈禱的人們卻是五味雜陳,究竟是社會風氣使然、還是國情不同的價值觀,我已經難以分辨。

 IMG_4072-6.jpg  

(禁止拍照,神廟為樹右邊白色過曝的那棟建築物)

1947年印度結束了英國百年來的殖民,這些年來英國文化影響印度深遠。但獨立至今,城市髒亂、人民素質低落、許多文化開始變質,幸運的是殘存的偉大建築較不受影響,著名的維多利亞紀念館,除了白色大理石稍受汙染,但不減其氣派,諾大的花園廣場成了市民們悠閒散心之去處,紀念館內歷史英國皇室的雕像,展現了大英帝國當年的強大國力,並展示著大文豪泰格爾的畫作,讓人思考當年的印度是否更為風光、更富人文氣息呢?

  IMG_4085-4  

IMG_4091-34.jpg IMG_4096-36.jpg IMG_4103-37.jpg IMG_4106-38.jpg IMG_4109-39.jpg  

維多利亞紀念館內  

(內部禁止拍照)

英國殖民下的基督教文化也影響了此地,即便大多數人們信仰印度教,仍可見到同是白色大理石所建之聖彼得大教堂坐落在維多利亞廣場的一旁。踏入教堂中,奢侈的享受一絲寧靜,鮮少當地人來訪,教堂也隱身於鬧區中,成了城市旅遊的避風港。

 IMG_4080-31.jpg

(門口賣印度點心的阿伯,用後面那一袋一顆一顆的是炸過的空心球,在裡面包醬料就是印度點心了)

undefined undefined    

除了建築外,文學氣息也注入了印度的血液中,在Park街上以Oxford書店為首,整條街成了著名的「書街」。鄰近的Sudder街,即是背包客的大本營,在這不僅食衣住行吃喝玩樂樣樣方便,更重要的是靠近「德雷莎修女」之教會,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萬受感召的志工前來服務弱勢。一位同樣來自台灣的準役男,獻出了入伍前三個月的時光投身公益,勾起了當年到創世基金會短暫幫助植物人的回憶。加入德雷莎修女的行列絕對是令人讚嘆的大愛,但也別忘了台灣也有人等著你伸出援手。

 IMG_3388-1.jpg  

IMG_4059-24.jpg IMG_4062-25.jpg  

印度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加爾各答印度博物館正坐落Sudder街上,周圍完全被攤販掩蓋,都要歸功於絡繹不絕來訪的旅客。有別於其他博物館,這裡僅要繳交費用就可以入內拍照,不知是希望增加收入,還是對古物的保存有信心。館內除了一般博物館的展覽外,正展示著佛教文物特展,可以看到佛教各地各時期的文物,彷彿漂流在時間的長流中,對於僅參訪菩提迦耶的我,剛好可以補足其他的缺憾。

IMG_3396-3.jpg(側面,非正門) IMG_3938-9.jpg IMG_3958-10.jpg IMG_3961-11.jpg IMG_3997-14.jpg IMG_4003-1.jpg  IMG_4014-2.jpg IMG_4033-3.jpg  

(更多照片歡迎到我的相簿點閱)

寧靜的地點成為了旅客趨之若鶩的期盼,在Park Street東南方有著一個古老的墓園,園中可看到15世紀的英式墓園,也能看到現代的印式、伊斯蘭式等不同風格、不同時期的葬墓方式。清晨九點完全沒有遊客、甚至當地人的紛擾,靜靜的漫步在這如同森林公園的公墓,暫時忘卻如沙場的城市生活。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繼續往北方前進,泰格爾故居隱身於巷弄中,在泰格爾辭世後改建為紀念博物館,紅色的建築搭配著寧靜的花園,正呼應著一代文豪的氣息。一開始以為不大的故居,卻發現內容十分豐富,當年泰格爾曾造訪的國家也紛紛提供博物館設立的援助:英國、日本、中國、美國。在這裡放慢腳步,進入這位印度奇人精彩的一生,希望也能沾染上一些文學氣息。

IMG_4053-22.jpg IMG_4055-23.jpg  

距離加爾各答市中心約1小時車程的貝魯爾馬斯神殿(Belur Math Shrine),同為印度教的廟宇卻有別於Kali女神廟的肅殺氣氛,散發出一股寧靜祥和的氛圍。神殿中教徒們席地而坐,望著前方關閉的木門,等候著一小時中短短五分鐘的開啟,就為了一睹這裏所供奉的羅摩克里希那(Ramakrishna)雕像,開門的那一剎那,教徒們有的禮拜、有的舉起雙手,似乎想接收佛光加持,若非保全人員的引導,教眾們久久不能散去,亦有需多人直接環繞在周圍靜坐、冥想,一改我對印度教的紛擾、擁擠、吵雜的印象。

IMG_4120-1

(園區內禁止拍照) 

加爾各答,一個矛盾的城市,既髒亂、吵雜、充滿騙徒,但又復育出了泰格爾、德雷莎修女等諾貝爾獎得主,如同蓮花一般的出淤泥而不染,或許這座城市有它神奇的魔力存在吧。

(最後獻上加爾各答街拍的畫面)

IMG_3414-7.jpg IMG_4073-29.jpg

undefined

undefin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柯齊 的頭像
    柯齊

    流浪地球

    柯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